武漢華科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是華中地區投資規模****的專業3D打印裝備研發制造平臺,公司秉承華中科技大學20多年杰出的3D打印技術,遵循以“以質量為生存,以信譽謀發展”的指導思想,近年來無論是在研發成果還是企業品牌都得到了社會的高度認可。年關將至,讓我們以回顧2017的方式,為大家展示華科三維雄厚的技術實力及其為3D打印行業帶來的巨大變化。
2017年1月4日,開年紅,華科三維被認定為“千企萬人”支持計劃企業,后期將獲武漢市政府大力支持。
2017年3月18日,由華科三維承辦的“湖北省3D打印產業創新戰略聯盟2017年成員大會暨產業發展研討會”在黃陂錦里溝召開。武漢市科技局、湖北省人才服務局、東湖高新管委會科創局、東湖高新區未來科技城建設管理辦公室及湖北省共40余家單位共同參與了此次大會。
為了更好促地進甌海區“經濟轉型升級”,引進國內外領軍型人才帶成果、帶團隊、帶資金到甌海創業。2017年5月13日,甌海區區長王振勇掛帥,區政協主席林寶新隨行,重點調研了華科三維。在華中科技大學簽約了由史玉升教授領軍的華中科技大學產業技術人才團隊,我司已注冊成立浙江華科三維科技有限公司,攜團隊、成果、資金落戶溫州甌海。
2017年6月28日,由華科三維協作承辦的“第一屆4D打印技術論壇”在漢隆重召開。論壇舉辦為期一天,邀請了比利時魯汶大學、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上海航天八院等著名大學、研究所的教授級專家到漢,就4D打印的設計、材料、裝備、工藝與應用等方面進行了深入的探討。
2017年7月1日,由武漢大學任項目牽頭承擔單位,武漢大學動力與機械學院院長、工業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劉勝任總負責人的“金屬增材制造在線監測系統(2017YFB1103900)”項目正式立項,華科三維牽頭承擔的課題為“集成多能束在線無損檢測的增材制造裝備研制”,清華大學、華中科技大學、天津大學、北京理工大學、上海航天設備制造總廠、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沈陽飛機設計研究院、中國航發沈陽發動機研究所、首都航天機械公司等單位參與本項目。項目總經費3773萬元,其中中央財政經費2648萬元。
2017年10月25日,華科三維技術總監閆春澤通過答辯評審、實地考察、媒體公示等諸多環節,最終榮獲了第十批“3551光谷人才計劃”創新(短期)人才稱號。
2017年10月28日,在九省通衢的江城武漢,由中國研究型醫院學會、華中科技大學附屬協和醫院骨疾病研究所和骨科醫院主辦,武漢華科三維科技有限公司協作承辦的的“第一屆武漢協和關節骨科高峰論壇”在武漢市會議中心順利舉辦。
2017年11月22日,我公司自主研發的HK-M280可以打印不銹鋼、鈦合金、鈷鉻合金、模具剛、鋁合金等多種金屬材料,設備打印的零件應用到航空航天、醫療、義齒等領域,獲得了客戶的認可。
2017年12月,華科三維被正式授予“隱形冠軍培育企業”,后期將在資金、政策方面得到政府的大力支持。
2017年12月12日,華科三維被授予“瞪羚企業”稱號,政府將在銀行貸款貼息、咨詢業務、研發投入、出國學習等方面給予補貼及重點支持。
2017年12月15日是3D打印行業的里程碑時刻,武漢華科三維科技有限公司經過數年的研究和試驗,研制出了世界首臺可以同時打印非金屬材料和金屬材料的工業級3D打印裝備HK PM250。實現了在一臺裝備上既可以打非金屬零件,又可以打印金屬零件的功能。
2017年是華科三維快速發展、碩果累累的一年,無論是研發成果還是企業品牌,都得到了社會、市場、客戶的高度認可。2018年華科三維將繼續奮勇前行,面對新的機遇和挑戰、新的目標和任務,我們有理由相信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通過全體員工的精誠努力,協同奮進,開拓進取,華科三維在新的起點將創造出更多輝煌,為加快我國高端制造業的轉型和飛躍,做出自己的貢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公司簡介
武漢華科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位于武漢·中國光谷,技術依托于華中科技大學材料成形與模具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快速制造中心。快速制造中心早在1991年就開始3D打印技術的研發,是國內最早開展該技術研究的單位之一,在黃樹槐教授和史玉升教授兩代學術帶頭人的帶領下,在3D打印技術方面獲得多項國際先進的成果,成功研制了多系列3D打印裝備。武漢華科三維科技有限公司作為華中科技大學的3D打印產業化基地,以發展中國的3D打印裝備制造業和產業化為己任,成功完成了高分子、樹脂砂、金屬、陶瓷等不同工藝的工業級3D打印裝備的產業化,并完成集 3D 打印裝備制造、3D 打印材料研發生產以及3D打印服務等為一體的全產業鏈布局。在國內外已銷售工業級的3D打印裝備300多套,服務國內外3000多家用戶,并出口到美國、英國、德國、澳大利亞、新加坡、俄羅斯、巴西、阿聯酋、越南等國。公司為國內外航空航天、汽車、機械制造、模具、電子、醫療、教育科研、創意設計等行業打印制造了上萬種各類復雜零部件,獲得了廣泛應用。歷年來,學校和公司團隊承擔******科研項目40余項,獲中國十大科技進展1項、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和科技進步二等獎各1項、省部級一等獎和二等獎各5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