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著所謂的南海仲裁案,中美在南海的這場軍事對抗已經落幕,這場軍事大博弈從一開始的隔空叫陣,到面對面的劍拔弩張,比勇氣,比意志、比毅力、比戰(zhàn)斗決心,比作戰(zhàn)部署,最終以中國的全面勝利而終。堪稱冷戰(zhàn)后到目前為止一次****的兩個軍事集團面對面的對撞,而博弈中的關鍵——嚇阻了美軍兩個航母戰(zhàn)斗群的殺手锏到底是什么呢。
2016年5月9日,美太平洋艦隊司令,日本人后裔哈里斯在派威廉·勞倫斯號導彈驅逐艦闖入中國12海里領海,同時公開叫囂,說美軍已“做好今夜與中國開戰(zhàn)”的準備,此話一出猶如一個炸雷響徹全球。
2016年6月,剛剛下水的里根號,和隸屬于第三艦隊的斯坦尼斯號兩個航母戰(zhàn)斗群出現(xiàn)在了南海。
一般認為,美國派一艘航母駛入熱點地區(qū)是表示威懾的態(tài)度,派兩艘就是正正經經準備打一場局部戰(zhàn)爭,派三艘以上就是準備大打出手了。伴隨著“今夜與中國開戰(zhàn)”的叫囂,可謂氣焰囂張到了極點,全世界都屏住了呼吸。
6月30日,外媒報道稱解放軍三大艦隊多艘王牌軍艦聚集在三亞軍港,并將會在南海舉行大規(guī)模的軍事演習,以宣示主權。雙方劍拔弩張,戰(zhàn)爭似有一觸即發(fā)的危險。
正當7月12日下午,南海仲裁案結果公布,大家都屏住呼吸,看美國航母如何借勢闖進中國的12海里時,找遍南海卻不見了美國航母的蹤影。原來,他們已經逃到了菲律賓東邊的太平洋里,遠遠躲開中國火力打擊范圍。為何耀武揚威的美軍航母臨到關鍵點卻不合邏輯的倉皇逃竄,這還要從航母的戰(zhàn)斗特性說起。
美海軍使用航母****的經驗就是什么時候也不能在大戰(zhàn)前暴露航母的坐標。 戰(zhàn)時的航母編隊,十幾艘各類艦是按作戰(zhàn)陣位分散部署的,有的警戒艦甚至遠離航母200海里。而航母一般是單獨航行,除了隱蔽行蹤的需要,也是在一定的海域內來回起降艦載機的需要。航母雖然有300多米的龐大身軀,但是在大洋上卻是極難被發(fā)現(xiàn)的,因為被發(fā)現(xiàn)就意味著被摧毀,這是航母海戰(zhàn)的鐵律。
而美軍航母戰(zhàn)斗群在菲律賓東邊的大洋上展開后,中方充分的利用了心理戰(zhàn)和信息戰(zhàn),從幾個側面暗示美軍航母的坐標已經暴露。特別是中國帶著殲-31護航的轟六K戰(zhàn)略轟炸機突然出現(xiàn)在中方宣布的演習圈外,直奔航母而來時,美軍遭到了博弈開始以來最致命一擊——航母的坐標已經暴露,美軍要想真打,兩艘航母將遭受飽和攻擊,而葬身南海,因此美軍選擇了遠離中國軍隊的火力圈,向大洋深處遁去。
不得不說,依托先進的裝備制造業(yè),中國早已成為世界頂級的軍事強國。就在日前,一種3D打印新技術也被應用到國家武器裝備的制造中。
華中科技大學的研究人員近期公布了一項不可思議的金屬3D打印技術——“鑄鍛銑一體化”。這項技術將3D打印,鑄造和鍛造工藝融合在一起,不僅可以加工出高質量的零部件,還可以大幅降低生產成本。因此,這項技術幾乎對所有行業(yè)都會產生作用,尤其對鑄造行業(yè)的顛覆將會是革命性的。
中國航空工業(yè)專家是這項技術的最先使用者,運用3D打印生產的中國第五代戰(zhàn)斗機的關鍵部件,已經成功應用在殲-20和殲-31兩型戰(zhàn)機上。
參與隱形戰(zhàn)斗機生產并不是********次將3D打印技術用于軍事業(yè)。在此之前,中國已經于2015年初在軍艦上使用了該技術,不過只涉及到緊急修理層面。而新型3D打印技術已經可以生產關鍵零部件,且更為高效和可靠。
除此以外,新技術還可以打印薄壁金屬零件,大幅降低設備投資和原材料成本,另外,在航空,制造和汽車行業(yè)更可以發(fā)揮出更為重要的作用,中國軍事行業(yè)也不例外。目前,殲-20和殲-31的部分零部件已經小批量生產,所有零部件都可以集合在一個整體制造完成,華中科技大學的這項技術,對于制造業(yè)是這非常具有突破性的,因為采用傳統(tǒng)技術進行多部件集成生產會產生諸多負面效果。使用新技術,所有零部件都可以用鈦合金材料完成,從而擁有非常出色的拉升強度、抗屈強度、延展性和柔韌性,性能更穩(wěn)定。
據悉,使用3D打印技術的殲-20將會在2017年達到12架,組成一個飛行中隊。3D打印新技術正在為強軍的中國夢,鑄造堅實的階梯。